一、姓氏的來源
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,主要是出自姬姓,為周文王之后。據《通摯氏族略以邑為氏》、《萬姓統(tǒng)譜》等史料所記載,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,被稱位召公或召伯。他后來還被封于燕國,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,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,是周初三公之一,也是文、武、成、康四朝元老,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,“成康之治”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。
二、姓氏的遷徙分布
春秋時齊國有召忽,與管仲同事襄公子糾。秦朝有廣陵人召平,封東陵侯,秦亡后,因家貧種瓜于長安城東,其瓜稱“東陵瓜”。秦末有召歐,隨劉邦起兵于沛,西漢封廣侯。西漢有九江壽春人召信臣,元陽帝時任南陽太守,為民興修水利,被稱為“召父”。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國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動的一些情況。
三國時,魏有邵樂丞邵登,河南人;吳有節(jié)義之氏邵疇。晉代有安陽人邵續(xù),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內。南齊有武陵人邵榮興,八氏同居。唐代校書郎邵楚萇為閩縣人。由此可知,三國至唐代,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繼續(xù)發(fā)展外,又有向北、南遷徙者。
三、姓氏的郡望堂號
【郡望】
1 博陵郡:東漢本初元年置郡,治所在博陵。西晉置國,治所在安平。相當于今河北安平、深縣、饒陽、安國等地。
2 汝南郡:漢高帝四年置郡,治所在上蔡。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穎河、淮河之間,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,安徽西淝河以西,淮河以北地區(qū)。東漢移至平輿。
3 安陽縣:西漢置縣,治所在今河南正陽西南。西晉置縣,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陽西南西南。
【堂號】
1 安樂堂:宋時邵雍,好《易》理,把他的居所命名為“安樂窩”,自號“安樂先生”。顧頤稱贊他有內圣外王之學。
2 邵姓又以博陵為堂號。
四、姓氏的歷史名人
1 邵長蘅:武進人(今屬江蘇),清代詩人。
2 邵齊燾:江蘇昭文人,文學家。
3 邵普涵:今浙江余姚人,著名的經學家、歷史學家,他曾參與纂修《繼三通》、《八旗通志》等書。又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錄《舊五代史》,并博采《冊府元龜》、《太平御覽》等書,按照原目,編排成冊,使《舊五代史》失而復得,列入正史。他還長于經學,以郭璞《爾雅注》為宗,兼采漢人舊著,撰有《爾雅正義》,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。今天的《四庫全書》史部典籍,多出自他手。